推薦閱讀

每次一踏入夏天,我的心就自動飄向海邊的方向

不管是真的去海邊曬太陽、衝浪、吃冰,還是純粹在冷氣房裡配著西瓜看日劇,我都覺得——這才叫做夏天該有的儀式感!而說到夏日的日劇,那真的是一個比一個浪漫,彷彿連空氣都冒著粉紅色泡泡,尤其是那種以海邊、煙火、廟會為背景的戀愛故事,真的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。今天就來聊聊那些讓人魂牽夢縈的夏日戀愛日劇,我保證你會邊看邊想戀愛!

木村文乃

一位典雅又充滿氣質的女演員

「明明知道相遇是奇蹟,卻還是忍不住想問:為什麼我們不是在對的時間,對的地方,遇見彼此?」——《東京愛情故事》,1991

有些劇,不需要特效、不需要懸疑反轉、不需要大場面,它就這樣默默地存在,像一封塵封的老情書,靜靜地躺在書櫃深處,偶然打開,紙張已泛黃,墨跡略淡,卻讓人一秒掉進過去。《東京愛情故事》對我來說,就是那樣的一封情書。它不只寫給青春、寫給愛情、寫給告別,更像是寫給我們曾經那個滿懷期待又跌跌撞撞的自己。

愛情不是遇見了誰,而是終於能成為自己。《初戀 First Love》,2022

有些作品不聲不響地出現,在生命的某個轉角,悄悄叩門。《初戀 First Love》就是這樣的存在。它不曾宣告自己非看不可,也沒有震耳欲聾的配樂或撕心裂肺的演技,有的只是日式敘事裡特有的靜靜溫柔,緩緩疊出一層又一層的情感波動,像雪落在窗沿那樣,無聲但真實。

「人活著就是在不斷錯過與尋找之間反覆演奏,有些旋律錯了音,也成了一生的記號。」《四重奏》,2017

如果你問我,人生像不像一首音樂?我會說,當然像。只是那不是一首從頭到尾都順暢和諧的交響樂,而更像是四個人各彈各的調子,在碰撞、對話、錯落與默契之中,慢慢拼湊出一段段旋律。有的時候,你以為只是伴奏,卻成了別人主旋律的核心。有的時候,你練了一輩子的獨奏,最後才發現,沒有和聲,再漂亮也只是孤單的聲音。

「帥氣,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,而是為了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」——《自戀刑警》(2011)

如果你問我,有沒有一部日劇,能讓你在低潮的日子裡笑出聲、又在深夜靜靜陪你面對自我,那麼,我會告訴你,是《自戀刑警》。

「如果能一直喜歡你,那就太好了。」——《大叔的愛》(おっさんずラブ),2018

這句話初聽之下好像只是單純的告白,簡單得像句無心插柳的輕語,但對我來說,它卻像是一扇打開心房的門。它不只是愛情的表白,更是一種人生的承認,是那種終於不再逃避、不再用笑容隱藏真實情緒的勇氣。今天想和你聊聊這部日劇《大叔的愛》,不是因為它多火紅、多話題,而是因為在我某段對自己感到迷惘的日子裡,它安靜地陪我走過了一些無法對人言說的心事。

「在愛裡,不是每個人都能等到那個想等的人;但每一次勇敢,都值得尊敬。」——《戀愛世代》(Love Generation),1997

《戀愛世代》不是一部在Netflix排行榜上反覆出現的劇,也不是會讓人一眼認出經典台詞的日劇神作,它只是在1997年那個日本泡沫經濟剛破、城市逐漸褪去華麗光澤的年代,悄悄播出的一齣戀愛故事。然而,對某些人來說,它不是一齣單純的愛情戲,而是一面鏡子,一本手札,一段能被反覆閱讀、重新理解的生命片段。

某些人從小就被老天爺選中,注定要閃閃發光

今天要來聊的就是那位一出生就像開了美顏濾鏡的小男孩——我們姑且叫他「阿木」。他2歲就以童星出道,直接成為萬千姨母的心頭肉,當時的萌樣真的會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從娃娃機裡抓出來的,實在太精緻。

不僅僅是歌手,也是演員

及川光博的故事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更有戲劇性。他的誕生地是在東京的大田區,1969年出生的他,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在藝能界的“跑道”上。家境非常優渥的他,從小就非常聰明,甚至小學六年級時,他就在全國模擬考中取得了第一名,大家都認為他未來會成為一名律師。可你知道嗎?他選擇了自己的一條截然不同的路,毅然決然地追求自己從小便懷抱的夢想——成為一名藝人。即使父母希望他走另一條道路,他依然選擇了追尋自己心中的光芒。

「我們不是不愛彼此,而是愛得太久,太習慣,把愛變成了沉默。」——《宛如阿修羅》Asura no Gotoku,2003

有些劇,不是在你快樂的時候陪你哈哈大笑的,也不是在你戀愛的時候教你甜蜜地說情話的。它是那種你深夜一個人窩在沙發角落,喝著微溫的紅酒,眼眶紅紅的,手卻不願放開遙控器的劇。《宛如阿修羅》,就是這樣一部日劇。

看過的日劇記錄

看過的日劇記錄

日文學習的好書推薦

每一本推薦書籍,我都附上了詳細的介紹和個人體驗分享。這些分享來自於實際的學習經歷,記錄了書籍如何幫助突破學習瓶頸、解決特定難題的真實感受。我相信,語言學習是一種深度個人化的體驗,而這些真實的使用感受,或許能夠幫助你找到與自己學習風格最為契合的教材。

「當你發現自己不再是原本的自己時,才真正開始認識自己。」——《天國與地獄~瘋狂的兩人~》,2021

《天國與地獄》這部日劇,當初我完全是因為綾瀨遙主演才看的。說實話,看到「人格交換」「殺人犯與刑警互換靈魂」這樣的劇情設定,我第一反應是:「喔…又來了,日本編劇又放飛自我了吧。」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。不只是停不下來,而是那種被狠狠攤開來檢視自己的感覺——像是某種隱藏很久的情緒突然被劇中的一個眼神、一段對話、一場崩潰撕裂出來,讓人措手不及,卻又甘之如飴。

有些演員一登場,就讓人移不開目光

不一定是那種帥到讓人昏倒的外表,而是一種神奇的氣場,讓人每次看戲都忍不住想多看幾眼。井浦新就是這種人。

「我總以為,自己還有好多時間可以慢慢學著成為一個大人,直到某一天,我卻被迫在一夕之間,學會當一個爸爸。」——《父女七日變》

如果你問我,有沒有一部戲,是在某個灰頭土臉的清晨,像是一面鏡子突然從天而降,把我看似成熟穩重的外殼打碎,然後讓我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,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,是《父女七日變》。

正義,不只是說出真相而已,有時候,是選擇不說,選擇沉默地守護。《相棒》

曾有人說過,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一部戲劇,它不像英雄片那樣喧鬧,也不是溫馨家庭劇那樣催淚,但它總在某些深夜、某些平凡日子裡,一再默默播放,似乎總是在等一個時機,等那個心情與節奏與它對得上的時機,然後突然在某一集的某一句台詞,擊中心裡最柔軟的地方。

有時候,人生就是得先輸一場,才能真正開始你的長假。《長假》(Long Vacation),1996

這句話,不是劇中的台詞,也不是誰在片尾寫下的經典語錄。這是我看完《長假》之後,坐在窗邊、喝著那杯已經回溫的黑咖啡時,心裡很自然冒出來的一句話。

有些秘密,是說不出口的,不是因為害怕對方知道,而是害怕自己真的承認那就是命運。」——《流星之絆》(Ryusei no Kizuna),2008

有些作品不是一眼驚艷,也不屬於社群推崇的「必看神劇」,卻在某個無聲的夜晚、不經意的點開,像是撿起一封早就遺落在心底的信。日劇《流星之絆》對很多人而言或許只是一部復仇與懸疑混搭的劇情片,但對某些正在摸索「情感與真相」交界線的人來說,它其實是一面鏡子、一把鑰匙、一聲叩問。

silent一場淚水與療癒交織的心靈之旅

若你問我,第一個讓我愛上的日劇演員是誰,那肯定是夏帆了。她的演技不僅細膩,還帶著一種獨特的力量,總能將角色的情感精準地呈現出來。無論是喜悅、悲傷、還是無奈,她都能讓人感同身受。為了她,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追劇《silent》,沒想到這部劇會如此打動我,甚至讓我一度流淚。當劇中的她,將手機放到耳邊的那一刻,不管看多少遍,我依然會忍不住起雞皮疙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