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看日劇

「活著,就是一場不斷忍耐、不斷選擇是否還要忍耐的旅程。」——《阿信》(おしん,1983)

「活著,就是一場不斷忍耐、不斷選擇是否還要忍耐的旅程。」——《阿信》(おしん,1983)

有些劇,不是看一遍就能消化的。它像陳年的酒,在不同時期回味,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。第一次看《阿信》,年紀還小,只覺得怎麼可以那麼可憐,怎麼從小到大都這麼苦,彷彿她的一生就是一場對命運永無止盡的妥協。當時只看到一層皮,覺得她就是一個逆來順受、始終選擇「忍」的角色。而多年以後再看,才真正明白,那不是逆來順受,那是比反抗更有力量的堅持。

人生中總有那麼幾段日子,感覺自己像在一場永無止境的冬天裡,被命運丟到風雪中,四下無人,也無處可逃。那時候,《阿信》的身影會突然浮現在腦中——瘦小的身體扛著柴、顫抖著在雪地裡前行,雙眼紅腫卻仍不願落淚。那一幕,曾無聲地鼓舞著一個深夜裡失業的年輕人撐過又一夜;也曾在一位朋友家庭破碎、懷疑人生時,在電話那頭輕輕說:「如果阿信可以撐過去,我也可以吧。」

不是所有的忍耐都值得,但如果是為了不放棄自己心裡深信的價值,那就不叫卑微,那叫堅定。有個長輩曾說過:「人在一生裡,一定要學會的,不是怎麼贏,而是怎麼輸得起。」阿信的人生,贏的時候少,輸的時候多,但每次跌倒,她都能站起來。那不是因為她有什麼過人之處,而是因為她相信:不管命運怎麼對待她,她都還有權利決定自己怎麼回應。

在職場裡遇到重挫的那年,身邊不少朋友選擇轉行,有些甚至出國重新開始。而自己則選擇留下來,面對那場表面風平浪靜,實則心如刀割的轉型期。那些日子裡,常常下班回到家,對著空蕩蕩的房間,想問自己:「為什麼不逃?為什麼還要撐?」每當那個念頭浮現,就會想起《阿信》中她在米店打工時,被責打、飢餓、辱罵都沒有讓她放棄。她不是不知道自己可以逃,而是知道,逃了,就對不起自己的堅持。

那段日子後來怎麼過來的,其實記不太清了。只記得有天晚上,又重播到阿信被趕出家門,獨自一人走在夜裡的場景。突然間就哭了,不是因為同情,而是因為明白,那份孤獨是所有努力想成為更好自己的人,遲早都會面對的旅程。那一刻,《阿信》不是一部電視劇,而像是一面鏡子,把那些隱藏起來的痛與堅持,全都照了出來。

有次在家庭聚會上聊起這部劇,叔叔一邊喝茶一邊說:「當年你阿嬤最愛這部劇,看得掉眼淚還說阿信像她。」那一刻,彷彿時間交錯了。原來這部劇不只是我們這一代的感動,它早就穿透好幾代人的人生記憶,成為某種共同語言。那個時代的女人,或許不像今天這麼有選擇權,但她們的堅韌,是在沒有選擇的世界裡,硬是擠出一條活路。那種堅持,已經深深地刻在這片土地上。

有位朋友離婚後獨自扶養小孩,在最難的時候,一度想把孩子送去別的親戚家,只為了讓他有更穩定的生活。那時她每天早出晚歸、兼差三份工作,但心裡始終愧疚。直到某天她無意間看到了《阿信》的重播,看到阿信抱著小孩說「媽咪會想辦法」,那句話像一道光劃破她心中的黑暗。她後來笑說:「那部劇不是給人看熱鬧的,是在提醒你,別忘了自己有多強。」

人的一生中,最難的其實不是選擇,而是在已經選擇的道路上,如何持續走下去。《阿信》之所以令人動容,不是因為它講了一個多麼波瀾壯闊的故事,而是它用一種極致的平凡,把生存的重量與希望的微光都留了下來。它不給你任何激勵人心的對白,不設計什麼高潮轉折,只是一幕幕生活的苦澀與堅持,像海浪一樣,一波一波打進心裡,最後在某個夜晚讓人潰堤。

曾經以為自己很堅強,不會輕易被什麼東西打動。直到有一天,在電視上看著阿信背著柴火走過雪地,突然就懂了:有些堅強,是來自沒有選擇的生活;而有些堅強,是知道自己有選擇,卻仍然選擇了最難的那條路。那不是軟弱,那是對自己最深刻的誠實。

阿信的人生,是在苦難中找到價值的過程。而在現實生活裡,有多少人活得像她一樣,只是不會說出口。有人忍著不喜歡的工作,為了家計;有人撐著不幸福的婚姻,為了孩子;有人隱藏內心的恐慌,只為了在社會期待裡不被看輕。這些人,不一定會出現在新聞上,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像《阿信》那樣的劇本,在無人知曉的地方悄悄上演。

年輕時常以為人生會越來越簡單,因為會越來越懂得怎麼選擇。但後來才發現,真正的難,是在每個選擇後的堅持。《阿信》教的,不是要忍辱負重到失去自我,而是提醒我們:每一份堅持的背後,都有一個願意為了夢、為了信念而不願放棄的靈魂。那個靈魂,才是最值得尊敬的存在。

後來走過許多城市,也歷經不同的職場與關係變化,才逐漸明白:人生從來不是公平的。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山巔,有些人則要從谷底慢慢爬。但爬得慢、不光鮮、沒有觀眾的努力,也同樣值得被歌頌。阿信沒有改變世界,她只改變了自己的人生。而那份改變,就足以感動無數個像她一樣默默努力的人。

某次聚餐,一位中學老同學說他辭職創業失敗後,連續三個月沒對任何人提起。他說那段日子每天坐在客廳盯著天花板,連電視都不想打開。有天他老婆逼他陪她看《阿信》,他一邊說無聊一邊坐下來,結果看到阿信年幼時一邊做苦工一邊偷學字,就突然落淚。他說那是他多年來第一次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——原來有人也走過那麼難的路,也沒有放棄。他那天後來站起來,去洗了個澡,開始重新寫履歷。他笑說:「那不是一部劇,是一根繩子,拉了我一把。」

《阿信》不是一部需要不停推銷的經典,它只是靜靜地存在於某個時代的角落,如同一封寫給每個堅強靈魂的情書。它提醒人們,即使最平凡的日子也能熠熠生輝,即使最微弱的希望也值得緊握不放。在每一個說不出口的痛苦背後,它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陪伴著人們前行。

或許這一生,不會有太多機會像阿信那樣,在無數打擊後還能站得那麼直。但至少,每當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,能想起她的身影,心裡就會有那麼一點點力氣,讓自己多撐一天、多走一步。然後在某個晨光乍現的清晨,終於對自己說:「雖然累,但還沒結束。」

而那,就是《阿信》留給這個世界,最深的禮物。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10-03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