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我們並不是不需要愛情,只是太久沒有人懂我們的疲憊。」——《戀愛母親學》(恋する母たち, 2020)
這部日劇《戀愛母親學》(恋する母たち),若單看劇名,彷彿只是一部以浪漫、背叛與曖昧為主軸的熟齡戀愛劇,充滿濃烈的日劇套路。然而,它真正觸動人心的地方,從來不只是愛情本身,而是藏在每段感情背後,那些母親身份下被社會忽視、甚至被自己遺忘的疲憊與渴望。
這是一部在人生進入某個階段時,不經意闖入生命、卻讓人悄悄鬆口氣、放聲哭一場的作品。每一個角色都像某個曾經擦身而過、或正在身邊默默生活的人,每一段對話都像是從心裡最深處被輕輕翻出,沒有人譴責,只有理解。
看這部劇的時候,正好是生活陷入一種「熟透的孤單」的時期。不是沒有人陪,而是身邊的人都只知道自己的角色,卻沒有人記得彼此原本的樣子。每天下班趕回家煮飯,孩子的聯絡簿、老公的工作狀況、長輩的醫院檢查,生活像是無止盡的跑馬燈。而自己呢?那個曾經也會偷聽偶像的CD、也會為了朋友熬夜聊心事的「自己」,彷彿已經變成一個默默站在背景板後面的影子。
劇中的三位母親:杏、優子、美怜,各自有著不同的家庭樣貌和人生選擇,但她們共通的,是都被貼上「媽媽」這個身份後,被社會理所當然地要求犧牲、奉獻、懂事、忍耐。這種無聲的壓迫感,最初或許不會覺得怎麼樣,時間久了,卻會成為心裡的沉重負擔。那種明明擁有一切,卻感到失落的情緒,並不難懂。
曾有一段時間,每天下班後坐在捷運上,看著窗外城市的燈光閃爍,腦中一片空白。不是因為生活太難,而是因為太久沒有想過「我想要什麼」。每天都在做應該做的事情,過應該過的日子,笑得得體、講話有分寸,但心裡總覺得某個地方裂開了,只是沒有聲音。
在這樣的時候,劇中那句話狠狠擊中了心房:「我們並不是不需要愛情,只是太久沒有人懂我們的疲憊。」
那不只是談戀愛的需求,而是一種被理解、被看見的渴望。一種「即使妳不是完美的母親、不是優秀的太太,也值得有人溫柔地對待妳」的需求。那種情緒的釋放,就像是在暴雨後終於找到一個避風港,哪怕只是短暫的,也足以讓人喘口氣。
劇中角色的選擇或許不總是「正確」的,但卻是真實的。在現實生活中,又有多少人能夠始終如一地選擇「對」的方向?在家庭與自我之間,在責任與渴望之間,在穩定與激情之間,每一步都像踩在鋼索上,只要一不小心,就可能被批評為「不夠母親」、「不夠妻子」、「不夠懂事」。而日劇的可貴之處,正是它沒有急著給觀眾正確答案,而是靜靜地陪著觀眾一起看見每個人內心的掙扎與選擇。
有一位朋友在看完這部劇之後,傳訊息說:「我突然覺得,媽媽也是一個需要被擁抱的人。」這句話說得非常平靜,但當時卻讓人眼眶一熱。她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,每天從早忙到晚,從來不抱怨。但她也只是個女人,只是個普通人,也會累、會委屈、會害怕,只是沒有說出口而已。
她說她曾經有段時間,晚上躲在浴室裡哭,洗澡的水聲蓋住了嗚咽,孩子不知道,老公也不知道,她只是不想讓任何人擔心。那樣的孤單,不是因為沒有人在身邊,而是因為「不能」說出來。因為一旦說出來,可能就會被貼上「不夠堅強」、「情緒化」、「你是大人了」的標籤。
但這部劇告訴我們:「妳的軟弱並不丟臉,妳的渴望並不自私,妳的選擇並不需要向全世界解釋。」
這樣的訊息,對一個長年以來只能「撐住」的母親來說,是多麼珍貴的允許。
另一位曾經的鄰居,育有三個孩子,經常被稱為「超人媽媽」。但某天她卻說:「我已經不是那個可以只靠咖啡跟意志力過活的人了。」這句話裡沒有控訴,只有無奈與自嘲。她說她不再追求成為什麼「完美的媽媽」,她現在只希望每個晚上能好好睡一覺、不做夢,能在早上睜開眼時,不立刻覺得疲倦。
這些聲音,不正是《戀愛母親學》這部劇真正想傳達的核心?不是鼓勵母親去背叛、去出軌,而是讓母親重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,不再壓抑、不再害怕承認:原來,即便是母親,也有資格「戀愛」,有資格「想要被愛」,有資格說一句「我也很累」。
有時候,那些不被社會允許的情感,不代表不合理;那些被批評的選擇,不代表不值得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,去撫平生活的裂痕。有些人選擇留下、有些人選擇離開,有些人重建信任、有些人選擇放手。而無論是哪一種選擇,只要是經過深思熟慮、真誠誠實的,那就應該被尊重。
那天深夜,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打來電話,談起她在婚姻裡的低潮期。她說,看這部劇的時候,覺得自己「終於不是一個人」。不是說她經歷了一模一樣的情節,而是那種「終於有人懂了」的感覺,讓她在壓抑許久之後,忍不住哭了一整集。
她說:「我一直以為,是我不夠努力,所以才不快樂。但現在我知道,我不是不夠努力,我只是太久沒被理解了。」
這些話,或許正是許多看這部劇的觀眾心裡想說卻不敢說的內心話。
有時候,愛情並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,但卻是提醒一個人「我仍然值得被愛」的存在。
有時候,選擇自己想走的路,並不是因為不愛別人,而是終於開始學會愛自己。
有時候,逃避並不是懦弱,而是一種誠實的自我保護——承認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。
《戀愛母親學》這部劇,讓人記得的不是劇情的起伏,而是它對女性、對母親的理解與體諒。它沒有責備誰、沒有說誰對誰錯,它只是靜靜地告訴觀眾:
「妳不是壞媽媽,妳不是壞女人,妳只是想重新找回妳自己。」
這樣的日劇,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出現,就像是給生活摔落的一顆心,遞上了一杯溫熱的茶。不是為了讓妳從此過得毫無波瀾,而是讓妳知道,即使風浪不止,妳依然有重新選擇的力量。
或許這就是它最溫柔、最真實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