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至少要保護好身邊重要的人。」《3年A班》2019
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日劇《3年A班》,不是什麼輕鬆愉快的校園喜劇,也不是什麼浪漫唯美的青春物語,它是一個瘋狂教師把學生關在教室裡,用極端手段逼迫他們面對真相的懸疑劇。是的,光看設定就很驚悚、很controversial,甚至讓人覺得這根本就是個病態的復仇故事。但對我來說,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時候,像一記重拳打在我胸口,讓我痛得無法呼吸,卻也因此清醒過來的作品。
那是我三十二歲的春天,一個應該要「成熟穩重」的年紀,卻發現自己比二十歲時更加困惑。工作了十年,換了四家公司,每天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不是「今天要做什麼」,而是「今天又要假裝什麼」。假裝對這份工作有熱忱,假裝和同事們處得很好,假裝自己的人生很充實。那種疲憊不是身體的疲憊,而是靈魂的疲憊,是每天都在演戲卻忘記自己真正面容的疲憊。
就在那個時候,我在深夜裡點開了《3年A班》。一開始是被菅田將暉吸引的,那個在《銀魂》裡搞笑、在《你的名字》裡溫柔的少年,這次要演什麼樣的角色呢?然而當柊一颯老師出現在螢幕上時,我看到的不是菅田將暉,而是一個眼神裡藏著巨大痛苦和憤怒的人。那種眼神我太熟悉了,因為每天早上照鏡子時,我也是用同樣的眼神看著自己。
故事的設定很簡單:一個老師在畢業前十天把學生們鎖在教室裡,要他們找出導致同學死亡的真正原因。但隨著劇情的推進,我逐漸明白這不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,而是一個關於「真實」的故事。什麼是真實?真實就是承認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,承認我們都曾經傷害過別人,也被別人傷害過。真實就是停止偽裝,停止逃避,勇敢地面對那些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事情。
柊老師說: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至少要保護好身邊重要的人。」這句話在我心裡迴響了很久很久。我想起了大學時期的一個朋友,她叫小雨。小雨是那種很安靜、很溫柔的女孩,總是坐在教室的角落,不太和人說話。那時的我們都覺得她只是內向,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她在想什麼,感受什麼。直到有一天,她突然休學了,後來聽說她因為憂鬱症住院了。
我記得當時的反應很平淡,甚至有點事不關己的冷漠。「喔,是嗎?希望她能早點好起來。」然後就繼續忙自己的事情,準備考試、找工作、規劃未來。我從來沒有想過,也許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,如果我們任何一個人願意主動關心她,願意聽她說話,願意陪伴她,結果可能會不一樣。
這就是《3年A班》最殘酷也最溫柔的地方。它殘酷地揭露了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冷漠和自私,但同時也溫柔地告訴我們,還不算太晚,我們還有機會改變。劇中的每個學生都代表著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:那個總是被霸凌卻不敢反抗的孩子,那個表面風光其實內心痛苦的人氣王,那個為了保護自己而選擇沉默的旁觀者,那個用冷漠包裝善良的邊緣人。
看著這些角色一個個卸下面具,坦承自己的過錯和痛苦時,我想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同事們。那個總是加班到很晚的小李,是不是也像劇中的某個角色一樣,用工作來逃避什麼?那個總是笑嘻嘻、看起來很樂觀的小陳,是不是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煩惱?而我自己,是不是也像那些學生一樣,一直戴著面具生活,從來沒有真正誠實地面對過自己?
劇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,柊老師說: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,只要不去看、不去想,痛苦就會自動消失。但真相是,痛苦不會消失,它只會在黑暗中腐爛,然後感染更多的人。」這句話像一支箭射中了我的心臟。我想起了那些年我選擇忽視的事情:父親漸漸衰老的身體、母親對我工作的擔心、朋友們逐漸疏遠的距離、自己內心深處的不安和恐懼。
我以為只要不去面對,這些問題就不存在。我以為只要保持忙碌,就不用思考人生的意義。我以為只要表現得很好,就能得到認同和快樂。但《3年A班》告訴我,這些都是假象。真正的快樂來自於真實,來自於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軟弱和不完美,來自於願意為身邊的人付出真心。
劇中最讓我動容的不是那些激烈的對抗場面,而是學生們開始真正聆聽彼此的時刻。當霸凌者終於說出自己也曾經是受害者時,當被霸凌者選擇原諒而不是報復時,當旁觀者承認自己的冷漠也是一種傷害時,我看到的不是戲劇化的煽情,而是人性最美好的光芒。
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時代。我們班上也有一個像澪奈一樣的女孩,她叫小婷。小婷長得不是很漂亮,家境也不好,總是穿著洗得發白的制服,背著破舊的書包。班上的一些同學會暗地裡嘲笑她,給她取難聽的綽號,故意不和她一組做作業。而我,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霸凌,但也從來沒有站出來為她說話。
有一次,我看到她一個人坐在走廊上哭,我想過要去安慰她,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假裝沒看見。那時的我告訴自己,這不關我的事,我不想惹麻煩。但現在回想起來,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我的懦弱。我害怕如果我和她走得太近,其他同學也會嘲笑我。我選擇了保護自己,而犧牲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。
小婷後來轉學了,我再也沒有見過她。有時候我會想,如果當時的我能夠勇敢一點,願意伸出援手,她的高中生活是不是會不一樣?這個疑問在我心中埋藏了很多年,直到看了《3年A班》,我才終於有勇氣面對這份愧疚。
柊老師說:「每個人都有權利被愛,被理解,被接納。」這句話讓我想到了自己在職場上的經歷。我曾經有一個下屬,他叫阿明,是個剛畢業的新人。阿明很聰明,但也很內向,不太會表達自己,經常因為溝通不良而出錯。其他同事開始對他有意見,覺得他拖累了團隊的進度。
那時的我面臨一個選擇:是要保護阿明,給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,還是順應團隊的壓力,讓他自生自滅?說實話,保護他對我來說並沒有好處,反而可能會影響我在團隊中的形象。但《3年A班》讓我明白,有些事情的對錯不在於是否對自己有利,而在於是否符合良心。
我開始主動幫助阿明,教他如何和同事溝通,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問題。我也在團隊會議上為他說話,讓大家看到他的努力和進步。慢慢地,阿明變得更有自信了,工作表現也越來越好。更重要的是,我發現幫助他的過程中,我自己也變得更加快樂,更有成就感。
這就是《3年A班》教給我的最重要的一課:真正的成長不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,而是學會如何保護別人。當我們願意為他人付出時,我們也在同時拯救自己。柊老師用極端的方式逼迫學生們面對真相,但他的目的從來不是懲罰,而是救贖。他想要拯救的不僅僅是已經逝去的澪奈,更是那些還活著但已經迷失的靈魂。
劇中有一個情節特別讓我印象深刻,就是學生們開始互相道歉的場面。那不是形式化的道歉,而是發自內心的懺悔和原諒。我看著螢幕上那些年輕的面孔,想到了自己生命中那些需要道歉但一直沒有勇氣開口的人。
我想到了大學時期的室友小華。我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,但因為一件小事吵架,從此再也沒有說過話。那件事其實很trivial,我甚至已經記不清楚具體是什麼了,但當時的我覺得自己沒有錯,所以一直等著他先道歉。結果我們就這樣一直僵持著,直到畢業各奔東西。
多年後,我偶然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小華的近況,他結婚了,有了孩子,看起來很幸福。我想要聯繫他,想要道歉,但又不知道該說什麼。《3年A班》給了我勇氣,我終於發了一條訊息給他:「嗨,好久不見。我想為大學時期的那次爭吵道歉,那時的我太幼稚了。希望你一切都好。」
小華很快就回覆了:「其實我也一直想聯繫你,那件事我們都有錯。很高興你主動聯繫我。」就這樣,我們重新開始聊天,雖然不可能回到過去那種親密的關係,但至少心中的那個結被解開了。
這讓我想到柊老師在劇中說的另一句話:「道歉不是為了被原諒,而是為了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過錯。」我們總是害怕道歉會讓自己顯得軟弱,會讓對方得寸進尺,但其實道歉是一種勇氣的表現,是願意承擔責任的表現。
《3年A班》也讓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義。劇中的柊老師雖然用了極端的手段,但他的初衷是好的,他想要教會學生們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東西。不是考試成績,不是升學率,而是如何成為一個善良的人,如何學會愛和被愛。
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。那時的我們被教導要競爭,要爭第一,要比別人更優秀。老師們關心的是我們的成績,父母關心的是我們的排名,很少有人真正關心我們的內心世界。我們學會了如何應付考試,但沒有學會如何面對人生。我們學會了如何獲得成功,但沒有學會如何獲得快樂。
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像柊老師一樣,不只是傳授知識,更是傳授智慧;不只是培養能力,更是培養人格,那麼也許我們的社會會少一些冷漠,多一些溫暖。也許像澪奈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,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關愛他人,如何求助,如何被愛。
劇中還有一個讓我深思的主題,就是網路霸凌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加害者。一個輕率的留言,一次不負責任的轉發,都可能對別人造成巨大的傷害。但我們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,因為我們看不到螢幕另一端那個人的痛苦。
我想起了自己也曾經在網路上說過一些刻薄的話。當時覺得反正是匿名的,說幾句風涼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。但《3年A班》讓我明白,網路並不是一個可以隨意傷害他人的地方,每一個ID背後都是一個真實的人,都有自己的感受和尊嚴。
從那以後,我開始更加謹慎地使用社群媒體。我不再隨意評論別人的生活,不再轉發那些可能傷害他人的內容。我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每一個人,即使是那些我不認同的人。這並不容易,有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想要批評或嘲笑,但我會提醒自己:如果我是那個人,我會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?
柊老師的教學方法雖然極端,但他想要傳達的訊息是普世的:我們都需要學會承擔責任,學會關愛他人,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。這些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,但要真正做到卻需要很大的勇氣。
看完《3年A班》後,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。我問自己: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,我會後悔什麼?我會想對誰說什麼?我發現,我最後悔的不是那些我做過的錯事,而是那些我沒有做的事情。沒有對父母說足夠多的「我愛你」,沒有對朋友表達足夠的關心,沒有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。
於是我開始改變。我更頻繁地打電話給父母,不只是報平安,而是真正地聊天,聽他們講年輕時的故事,分享我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受。我主動聯繫老朋友,約他們出來吃飯,重新建立那些因為忙碌而疏遠的友誼。我在工作中更加關心同事們的感受,不只是把他們當作工作夥伴,而是把他們當作朋友。
最重要的是,我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。我承認自己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,我有缺點,有弱點,有做錯事的時候。但我也接受了這樣的自己,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,這正是我們之所以需要彼此的原因。
《3年A班》中有一句話說: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有存在的價值。」這句話讓我想到了那些在生活中感到孤獨和迷茫的人們。也許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用,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自己也一樣運轉。但事實不是這樣的,每個人的存在都有意義,每個人都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。
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朋友小美,她是個單身母親,一個人撫養兩個孩子,生活很辛苦。有時候她會覺得很累,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。但我看到她的孩子們那麼愛她,那麼依賴她,我知道她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是整個世界。她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,但她是一個好母親,這就足夠了。
這就是《3年A班》想要告訴我們的: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,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身邊人的英雄。不是每個人都能改變整個社會,但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的小圈子變得更溫暖一些。
劇中的柊老師最終選擇了犧牲自己來喚醒學生們,這是一個極端的選擇,也是一個悲壯的選擇。但我不認為他的死是白費的,因為他成功地改變了那些學生的人生軌跡。他們學會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,學會了如何去愛和被愛。
當然,我們不需要像柊老師那樣犧牲自己來拯救別人,但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的精神。我們可以選擇善良而不是冷漠,可以選擇關心而不是漠視,可以選擇真實而不是虛偽。
看完《3年A班》已經過去了兩年,但它對我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。每次當我面臨道德選擇時,我都會想起柊老師的話: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至少要保護好身邊重要的人。」這句話成了我的座右銘,提醒我在這個冷漠的世界裡,要保持一顆溫暖的心。
我開始參與一些志工活動,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。我加入了一個關懷獨居老人的組織,每個週末都會去拜訪一位老奶奶。她叫王奶奶,今年八十五歲,兒女都在國外,平常一個人住。第一次見面時,她很防備,不太願意和我說話。但慢慢地,她開始信任我,開始和我分享她的故事。
王奶奶年輕時是個護士,照顧過很多病人。她告訴我,那時的她總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,因為她能夠減輕別人的痛苦。現在年紀大了,身體不好,她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成了別人的負擔。但我告訴她,她的存在本身就很有意義,她的故事、她的智慧,都是珍貴的財富。
每次離開王奶奶家時,我都會想到《3年A班》中那些學生互相擁抱的場面。那種溫暖不是來自於多麼偉大的行為,而是來自於簡單的陪伴和關心。我們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,只需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,願意伸出手,願意聆聽,願意陪伴。
這部劇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成功的定義。以前的我覺得成功就是賺很多錢,有很高的社會地位,被很多人羨慕。但現在我覺得真正的成功是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,能夠愛和被愛,能夠在離開這個世界時不留遺憾。
我想起了劇中那個最後的場景,學生們在教室裡互相道別,每個人的眼中都含著淚水,但同時也閃著希望的光芒。他們知道明天太陽升起時,他們將面對一個不同的世界,一個他們必須用新的眼光去看待的世界。他們也知道,雖然柊老師不在了,但他留下的教誨將伴隨他們一生。
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未來。我不知道十年後、二十年後的我會是什麼樣子,但我希望那時的我能夠記得現在的感動,記得《3年A班》教給我的道理。我希望我能夠一直保持這顆願意關愛他人的心,即使在這個有時候很殘酷的世界裡。
有人說《3年A班》是一部關於救贖的劇,但我覺得它更是一部關於覺醒的劇。它喚醒了我們對於真實的渴望,對於愛的需要,對於責任的認知。它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有改變的可能,每個人都值得被拯救,包括我們自己。
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,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,很容易忘記什麼是真正重要的。但《3年A班》提醒我們,無論世界如何變化,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永遠不會過時。這是我們作為人類最寶貴的財富,也是我們能夠給予彼此最好的禮物。
每當我感到迷茫或痛苦時,我都會想起柊老師說過的話:「痛苦不是用來逃避的,而是用來面對的。只有當我們勇敢地面對痛苦時,我們才能真正成長。」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力量,讓我在困難面前不再逃避,而是選擇堅強面對。
我也學會了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,不再把他們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。我會對幫助過我的人說謝謝,會對愛我的人說我愛你,會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。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,實際上需要很大的勇氣,但正是這些勇氣讓我們變得更加人性化,更加完整。
《3年A班》最後給我們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,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。那些學生們帶著新的認知走向未來,他們知道路還很長,挑戰還很多,但他們也知道只要彼此相愛,就沒有什麼困難是無法克服的。
這也是我想要傳達給每一個讀到這篇文字的人的訊息:無論你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困難,無論你覺得多麼孤獨和絕望,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。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和你一樣在努力生活,在尋找意義,在學習如何愛和被愛。我們都是彼此的同伴,都是彼此的依靠。
如果《3年A班》教會了我什麼,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,每個人都值得被愛,每個人都有改變的可能。這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道德說教,而是最基本的人性關懷。在這個有時候顯得冷漠的世界裡,讓我們選擇溫暖;在這個有時候充滿謊言的世界裡,讓我們選擇真實;在這個有時候讓人絕望的世界裡,讓我們選擇希望。
因為正如柊老師所說: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至少要保護好身邊重要的人。」而保護他們的最好方式,就是用我們全部的真心去愛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