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看日劇

真正的勝利,不是征服別人,而是征服那個曾經軟弱的自己。《醫龍》(医龍) 2006

真正的勝利,不是征服別人,而是征服那個曾經軟弱的自己。《醫龍》(医龍) 2006

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日劇《醫龍》,不是什麼華麗炫目的醫療劇,也不是什麼劇情跌宕起伏的懸疑片,它只是一個關於一群醫生在手術室裡拯救生命的故事。是的,光看簡介就很普通,甚至有點像是另一部醫療職場劇的翻版。但對我來說,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裡最迷茫的時刻,如同一位不請自來的老朋友,默默陪我重新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專業、什麼是真正的堅持、也陪我學會在困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的電視劇。

那是二○一八年的秋天,我剛剛經歷了職場上一次重大的挫敗。那時候的我,總是覺得自己應該要更優秀、更完美、更符合別人的期待。每天早上醒來,腦子裡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又要面對什麼樣的挑戰,又要在什麼地方證明自己的價值。那種焦慮和壓力,就像是一條看不見的繩子,緊緊勒住我的脖子,讓我連呼吸都覺得沉重。

我記得那個週末的下午,我一個人窩在沙發上,漫無目的地轉著電視頻道。外面下著小雨,房間裡很安靜,只有電視螢幕閃爍的光影在牆上跳動。就在那個時候,我遇見了朝田龍太郎,遇見了那個看起來有點不修邊幅、說話直率得有些刺耳,但卻擁有著一雙能夠拯救生命的神奇雙手的外科醫生。

一開始,我其實有點抗拒這個角色。他太過自信,太過直接,總是一副「我是對的,你們都錯了」的態度。這讓當時正在自我懷疑中掙扎的我感到不舒服。我心想,這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這麼確定自己在做什麼嗎?真的有人可以在面對質疑和批評時,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嗎?

但隨著劇情的推進,我開始理解朝田龍太郎的那份堅持。他並不是因為自大而固執,而是因為他深深知道,在手術台上,任何一絲的猶豫和妥協,都可能意味著一條生命的消失。他的自信,來自於對自己技術的信任;他的直率,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。當我看到他在面對醫院政治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時,依然能夠保持內心的清澈和純粹,我開始問自己:我有沒有像他一樣,找到自己真正在意的東西?

那個時候的我,正在一家大公司做著一份看起來很體面但內心並不熱愛的工作。每天朝九晚五,在辦公室裡處理著一堆又一堆的文件和會議。同事們都很優秀,老闆也很器重我,薪水也不錯,按照世俗的標準來看,我應該要感到滿足和快樂。但奇怪的是,我卻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,日復一日地執行著既定的程序,卻找不到那種從內心深處湧出的熱情和動力。

看著朝田龍太郎在手術台上專注的神情,看著他為了拯救一個病人而不眠不休地思考各種可能性,我開始羨慕那種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的感覺。我想起小時候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時的興奮,想起高中時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熬夜思考的專注,想起大學時和朋友們一起為了社團活動而奔波忙碌的充實感。那些時刻,我是真正活著的,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,能感受到血液在身體裡流淌的溫度。

但什麼時候開始,我變得這麼小心翼翼,這麼害怕失敗,這麼在乎別人的眼光?什麼時候開始,我把「安全」和「穩定」當成了人生的最高追求,而忘記了那些曾經讓我眼睛發亮的夢想和熱情?

劇中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。朝田龍太郎面對著一個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希望的病人,所有的醫生都勸他放棄,因為手術的風險太高,成功的機率幾乎為零。但他沒有放棄,他說:「只要還有一絲希望,我就不會放棄。」然後,他花了十幾個小時,完成了一台看似不可能的手術。

看到這裡,我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時刻。那是在大學的最後一年,我和幾個朋友一起籌備一個創業計劃。所有人都告訴我們,這個計劃太理想化,太不切實際,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。家人擔心我們浪費時間,老師建議我們把重心放在找工作上,連一些親近的朋友也暗示我們應該要更「現實」一點。

但那個時候的我們,就像朝田龍太郎一樣,相信著那一絲希望的光芒。我們每天熬夜討論方案,週末跑遍了整個城市去拜訪可能的合作夥伴,甚至用自己的生活費去製作產品的原型。雖然最後計劃沒有成功,但那段時間的我們,是真正在為自己而活的。我們的眼神是亮的,笑容是真的,即使累到快要倒下,心裡依然充滿了希望和動力。

對比現在的我,每天早上醒來,第一個念頭就是「又要上班了」,而不是「今天又有新的挑戰等著我」。我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被動,什麼時候失去了那種主動迎接未知的勇氣?

《醫龍》裡還有一個角色讓我很有感觸,那就是加藤晶。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醫生,技術精湛,工作認真,在醫院裡受到所有人的尊敬。但她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規則之中,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犯錯,總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標準來行事。直到遇見朝田龍太郎,她才開始質疑:這樣的完美,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

我看到加藤晶的掙扎,就像看到了鏡子裡的自己。我們都太習慣於扮演別人期望中的角色,太習慣於按照社會給我們設定的劇本來生活。我們害怕失敗,害怕被批評,害怕不符合別人的期待,所以我們選擇了最安全的路,選擇了最不會出錯的方式。但這樣的選擇,真的讓我們快樂嗎?

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學時光。那時候的我,對文學和寫作有著巨大的熱情。我會為了一首詩而激動得整夜不眠,會為了一個故事的結局而和朋友們爭論到天亮。我夢想著成為一個作家,夢想著用文字去觸動人心,去改變世界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現實的壓力越來越大,家人和朋友都勸我要「實際」一點,要選擇一個「有前途」的職業。

於是,我妥協了。我告訴自己,寫作只是一個愛好,不能當飯吃。我選擇了一個看起來更有保障的工作,把寫作的夢想鎖在了心底的某個角落。我以為我很理性,很成熟,但現在回想起來,那也許只是我對自己夢想的一種背叛。

朝田龍太郎從來不會妥協。即使面對醫院高層的壓力,即使面對同事們的不理解,即使面對失敗的風險,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。他相信,只要是對的事情,就值得去堅持;只要是能夠拯救生命的方法,就值得去嘗試。這種純粹和執著,讓我既羨慕又慚愧。

看完《醫龍》的那個晚上,我做了一個很久沒有做過的夢。我夢到自己又回到了大學時代,坐在圖書館裡,面前攤開著一張白紙,手裡握著一支筆。窗外是溫暖的午後陽光,心裡有說不完的話想要寫下來。醒來的時候,我的臉上還帶著淚痕,不知道是因為懷念,還是因為遺憾。

那天之後,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。我問自己: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,我會後悔什麼?如果重新選擇一次,我還會走同樣的路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我會後悔沒有堅持自己的夢想,會後悔為了所謂的安全而放棄了內心的聲音。

於是,我開始做出改變。我開始在工作之餘重新拾起筆,開始寫一些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。一開始很艱難,因為已經很久沒有創作了,文字顯得生疏和笨拙。但慢慢地,我找回了那種久違的感覺,那種文字從心底湧出來的暢快,那種為了一個句子的準確表達而反覆斟酌的專注。

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我不再把「穩定」當成唯一的標準,而是開始問自己:這份工作能讓我成長嗎?能給我帶來成就感嗎?能讓我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?雖然改變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,但我發現,那種為了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而奮鬥的感覺,比任何物質上的安全感都要珍貴。

《醫龍》教會我的,不只是關於堅持和勇氣,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充滿誘惑和干擾的世界裡,保持內心的清澈和純粹。朝田龍太郎之所以能夠在手術台上創造奇蹟,不是因為他的技術有多麼超凡,而是因為他始終記得自己為什麼要成為一個醫生,始終記得生命的寶貴和醫者的使命。

而我們每一個人,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「手術台」,找到那個能讓我們全力以赴、毫不保留的地方。也許是工作,也許是家庭,也許是某個夢想,也許是某種信念。重要的不是這個「手術台」有多大,有多重要,而是我們是否能夠在上面發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,是否能夠為了那些真正在意的事情而勇敢地承擔風險和責任。

我想起劇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。朝田龍太郎在一次手術失敗後,一個人坐在天台上,望著遠方的天空。他沒有自怨自艾,沒有尋找藉口,只是靜靜地思考著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。那種面對失敗時的冷靜和堅韌,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強大。

真正的強大,不是從不失敗,而是在失敗後依然能夠站起來,依然能夠相信自己,依然能夠為了心中的信念而繼續前行。我們總是害怕失敗,害怕別人的質疑和批評,所以我們選擇了安全的道路,選擇了不會出錯的方式。但這樣的選擇,讓我們失去了成長的機會,失去了發現自己真正潛力的可能。

在我開始重新寫作的那段時間裡,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。有時候寫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不滿意,有時候投稿被拒絕得體無完膚,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這條路。但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,我就會想起朝田龍太郎在手術台上的專注和堅持,想起他面對質疑時的從容和自信。

我告訴自己,既然選擇了這條路,就要像他一樣,全力以赴,不留遺憾。即使失敗,也要失敗得有尊嚴;即使被批評,也要保持內心的堅定。因為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,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和價值。

《醫龍》還讓我學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。朝田龍太郎雖然技術高超,但他從不是一個人在戰鬥。他有一個忠誠的團隊,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麻醉師、護士、助手,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生命拯救機器中不可缺少的零件。
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很少能夠獨自完成什麼大事。我們需要朋友的支持,需要家人的理解,需要同事的協助,需要導師的指導。學會信任別人,學會與人合作,學會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這些都是成長路上必須掌握的技能。

我記得在開始寫作的初期,我總是一個人埋頭苦幹,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,害怕被批評,害怕被嘲笑。但慢慢地,我發現這樣的孤立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封閉,越來越固執。當我開始和其他寫作者交流,開始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時,我的寫作水準有了明顯的提升,我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。

就像朝田龍太郎需要他的醫療團隊一樣,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屬於自己的支持系統。這個系統不一定要很大,不一定要很正式,但它應該包含那些真正關心我們、支持我們、願意在我們困難時伸出援手的人。

《醫龍》也教會了我如何面對權威和體制。朝田龍太郎經常和醫院的高層發生衝突,因為他們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利益。高層關心的是醫院的聲譽和利潤,而朝田關心的是病人的生命和健康。這種衝突在任何組織和社會中都存在,我們總是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。

在我的職業生涯中,我也遇到過類似的衝突。有時候上級的決定我不認同,有時候公司的政策我覺得不合理,有時候整個行業的運作方式我都感到質疑。在這些時刻,我學會了朝田龍太郎的處理方式:不盲從,但也不盲反;堅持原則,但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;相信改變的可能,但也要接受改變的漸進性。

真正的勇氣,不是和整個世界作對,而是在保持自己信念的同時,找到與他人合作和共存的方式。我們可以不同意某些做法,但我們要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意見,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,而不是單純的抱怨和批評。

看《醫龍》的過程中,我也開始反思自己對成功的定義。社會給我們設定了很多成功的標準:高薪、名聲、地位、財富。但朝田龍太郎的成功,不是基於這些外在的標準,而是基於他對自己使命的完成程度。每一個被他拯救的生命,每一台成功的手術,每一次對醫學極限的突破,這些才是他真正的成就。

我開始問自己:什麼是我真正的成功?是升職加薪嗎?是買房買車嗎?是別人的讚美和認可嗎?還是那種內心深處的滿足和成就感?經過深思,我發現真正讓我感到成功的時刻,往往不是得到什麼物質回報的時刻,而是那些我覺得自己真正有所貢獻、有所成長的時刻。

比如,當我寫的一篇文章能夠打動某個讀者,讓他們產生共鳴或者獲得啟發;當我在工作中提出的一個建議被採納,並且真正改善了某個流程或者解決了某個問題;當我幫助一個朋友度過困難時期,看到他們重新找回信心和希望。這些時刻,沒有什麼物質上的獎勵,但卻給了我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。

《醫龍》讓我明白,真正的成功不是超越別人,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。不是得到所有人的認可,而是得到自己內心的認可。不是達到某個社會標準,而是實現自己的潛力和價值。

劇中有一集講到朝田龍太郎的過去,講到他為什麼會選擇成為一個醫生,為什麼會如此執著於拯救生命。原來,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他的母親因為醫療事故而去世。那個時候的他,對醫生和醫院充滿了憤怒和不信任。但後來,他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好醫生,那位醫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他,醫學的意義不在於名利,而在於對生命的尊重和拯救。

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初心。我為什麼會喜歡寫作?最初的原因很簡單,就是覺得文字有一種神奇的力量,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,連接不同的心靈。我記得小時候讀到一本書,被其中的某個情節深深感動,那種感動讓我覺得自己不再孤單,讓我明白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和我有著相同的感受和想法。

從那個時候開始,我就夢想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,能夠給別人帶來溫暖和力量,能夠讓那些感到孤獨和困惑的人知道,他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。這個初心很簡單,也很純粹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漸漸忘記了它,漸漸被其他的東西所取代。

《醫龍》提醒我,無論走得多遠,都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。無論面對多少誘惑和干擾,都要記住最初那個讓我們心動的理由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迷茫的時候找到方向,在困難的時候找到力量,在成功的時候保持謙遜。

這部劇也讓我重新思考了什麼是真正的專業精神。朝田龍太郎的專業,不只是體現在他精湛的手術技巧上,更體現在他對每一個病人的責任心,對每一台手術的嚴謹態度,對醫學的持續學習和探索。他從不滿足於現狀,總是在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,總是在挑戰醫學的極限。

在我的工作和寫作中,我也開始追求這種專業精神。我不再滿足於應付了事,不再滿足於達到最低標準。我開始為自己設定更高的要求,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和學習,開始把每一篇文章、每一個項目都當作是對自己能力的一次檢驗和提升。

專業精神,不是為了給別人看,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夢想。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和生活時,我們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,更重要的是,我們會得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。

《醫龍》還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完美。在醫院裡,不是每一台手術都能成功,不是每一個病人都能被拯救,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得到理想的結果。朝田龍太郎也會失敗,也會感到無力,也會為自己的局限性而痛苦。但他從不因此而放棄,從不因此而質疑自己的價值。

生活也是如此。我們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到完美,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,不可能避免所有的錯誤和挫折。但這些不完美,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失敗,也不意味著我們的無價值。它們只是提醒我們,我們還有成長的空間,還有改進的可能。

我學會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接受生活的不完美。這種接受,不是消極的妥協,而是積極的面對。當我不再為自己的不完美而過度自責時,我反而有了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,有了更多的勇氣去嘗試那些看似困難的挑戰。

看完《醫龍》已經過去了好幾年,但它對我的影響依然深遠。每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我都會想起朝田龍太郎在手術台上的專注和堅持,想起他面對質疑時的從容和自信,想起他為了拯救生命而不懈努力的精神。

這些回憶給了我力量,提醒我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,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,不要在困難面前退縮。它們告訴我,真正的勝利不是征服別人,而是征服那個曾經軟弱、曾經怯懦、曾經想要放棄的自己。

現在的我,依然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著。雖然前面的路依然充滿未知和挑戰,但我不再害怕,不再猶豫。因為我知道,只要我保持著那份初心,保持著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,我就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,一定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。

《醫龍》不只是一部電視劇,它是一面鏡子,讓我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和恐懼;它是一位老師,教會了我什麼是真正的堅持和勇氣;它是一個朋友,在我最迷茫的時候陪伴著我,給了我重新出發的力量。

感謝這部劇,感謝朝田龍太郎這個角色,感謝所有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作品和人物。他們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: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我們活了多久,而在於我們如何去活;不在於我們得到了什麼,而在於我們付出了什麼;不在於我們有多成功,而在於我們有多真實。

真正的勝利,不是征服別人,而是征服那個曾經軟弱的自己。而這場勝利,每一天都在進行著,每一刻都在考驗著我們。願我們都能像朝田龍太郎一樣,在自己的手術台上,拯救著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,實現著那些真正有意義的價值。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10-03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