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野日和

有些演員一登場,就讓人移不開目光

不一定是那種帥到讓人昏倒的外表,而是一種神奇的氣場,讓人每次看戲都忍不住想多看幾眼。井浦新就是這種人。
有些演員一登場,就讓人移不開目光

那時候第一次看到他是在電視劇裡,一個身材修長、氣質特別的男子,講話有一點慢、動作有一點溫柔,可是眼神卻讓人有點小緊張。當時還不曉得他的名字,只覺得「這個人感覺不太一樣」。後來才發現,他居然從模特兒出道,原來身高183公分不是浪得虛名,簡直就是衣架子本人。

不過比起模特兒那種帥氣距離感,井浦新當演員之後,整個人彷彿被開啟了什麼奇幻開關。他每一部作品都像變了一個人,但又能保有自己那股安靜卻有力的魅力。不高調、不搶戲,但演什麼都讓人記得。

他其實不是一開始就演戲的,早期在大學時被星探挖掘後,是以ARATA這個名字在時尚圈混的。據說還滿受歡迎的,但他自己內心其實偷偷在想:「我比較想演戲啦。」於是開始接觸影視作品,慢慢在電影圈累積起來。等到後來轉戰日劇,整個爆發力就不一樣了。

講到他在戲劇圈大放異彩,怎麼可以不提那部大家都會點名的神作——《法醫女王》。

這部劇的設定真的很酷,是關於一個非自然死因研究所,專門負責解剖那些死因奇怪的屍體。井浦新在裡面飾演一位脾氣暴躁但技術高超的法醫「中堂系」,外表看起來是社交障礙,但其實內心裝著一段無法放下的愛情。他的女朋友被殺害,他為了找出真兇,獨自背負著傷痛和真相前行。這角色的層次感超強,一邊嘴巴很毒,一邊其實心很軟。跟石原聰美飾演的女主角合作起來,火花四射,明明是解剖劇,結果看得人超有愛。當時追劇時候超緊張,每次他那個紅著眼眶說出「我不會放過他」的樣子,簡直讓人一秒心碎又一秒心動。

那部戲播出後,井浦新的名字就整個紅遍日劇圈,甚至不少人說他根本把一部懸疑劇演出戀愛戲的感覺。身邊有個朋友說她本來以為這是什麼冷門法醫劇,結果看完之後不只每天查中堂的相關片段,還順手買了一本解剖學概論(雖然只看了三頁就放棄)。

說到井浦新的作品,就不能錯過他參與的日台合作電視劇《路~台灣EXPRESS~》。這部劇可說是台灣觀眾的心頭好,因為背景就是台灣高鐵的建設歷程。劇中他飾演的是被派來台灣工作的日本工程師「安西誠」,角色非常真實又寫實。他不是什麼光鮮亮麗的主角,而是那種為了工作搬到異國,努力克服語言與文化差異,還要面對婚姻問題、職場壓力的中年上班族。每次看到他在劇中獨自在台北街頭徘徊,走進昏黃的小酒館,真的會有一種想為他倒杯燒酒的衝動。

劇中他跟邵雨薇飾演的女主角有一段非常細膩的情感糾葛。這不是那種火花四射、熱情如火的戀情,而是兩個在城市裡迷失的靈魂彼此靠近的故事。有些朋友看完之後說,這段感情雖然看起來不算轟轟烈烈,但比一般偶像劇還要令人揪心。說真的,在捷運站看到一對中年男女靜靜坐著聊天,都會想起這部戲。

然後是讓人心情整個輕盈起來的《虹色病歷簿》。這部劇設定在一個超級偏僻的山村診所,劇情一開始就讓人感覺到一種療癒的溫暖。井浦新飾演的「淺黃朔」是一位風格非常自由的外科醫師,講話有點浮誇、情緒起伏很大,但也正因為這樣,讓整部劇的節奏不會過於沉悶。他跟女主角還有北村匠海飾演的護理師,三人組成了超有趣的醫療小隊。這部戲沒有什麼醫療奇蹟,但每一集都能讓人微笑,有種「生活再累也要活著好好看劇」的感覺。

我個人很喜歡這部裡井浦新的造型,有點落魄、有點隨性,但舉手投足都是戲。有時候他講話突然情緒大爆發,有時候又突然靜下來認真幫村民看診,那種反差真的讓人心動。而且他那個一邊喝酒一邊吐槽村長的樣子,也太像某些台灣鄉下診所的熟面孔了吧,莫名親切。

還有一部完全走反差路線的作品,就是《要是當時吻了他》。這部劇真的要給編劇一個大大的掌聲,因為故事超瘋,卻又讓人停不下來。它的設定是女主角的靈魂意外進入井浦新飾演的大叔身體,從此展開一段奇妙的「靈魂BL」戀愛。

一開始真的覺得這個設定很難不尷尬,但沒想到井浦新硬是用超強演技,把一位中年大叔演成一位靈魂是少女的溫柔漫畫家。從走路姿勢到講話語氣,完全拷貝麻生久美子的風格,而且完全沒有違和感。看到井浦新一邊用粗獷的聲音、一邊嬌羞地說出少女心話語,那畫面真的會讓人笑中帶淚。朋友看完之後說:「天啊,我居然被一個大叔的少女魂萌到!」這部劇可以說是挑戰演員極限,但他演得自然又細膩,完全不輸任何年輕演員。

講到最讓人心疼又感動的角色,一定要提到《最愛》這部愛情懸疑劇。他在裡面飾演的律師「加瀨賢一郎」,簡直是深情男配的天花板。他不是男主角,但他存在感強烈到讓人懷疑「這根本是另類男主吧?」劇中,他守護著女主角梨央,一路從她跌倒、被誤解到快被捲入命案都沒離開過。那種無怨無悔、默默付出的角色最容易打動人心,而井浦新就是把這種角色演到極致。

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他站在樓梯口,靜靜看著梨央流淚,然後露出一個很淡的笑容。沒有台詞,但情緒超滿。他的眼神像是千言萬語,像在說:「沒關係,我會一直在。」這角色讓不少觀眾心碎,也讓很多人開始重新定義「愛」這件事。

如果從過去到現在一路回顧井浦新的作品,可以發現他真的不是走那種「要紅就要搶戲」的路線。他選擇的角色總是有一點特別,有些是內心很痛的沉默角色、有些是可愛又自由的中年人、有些則是需要高度情緒轉換的挑戰型角色。但無論是哪一種,他都能演得讓人深信不疑。

有人說井浦新不是傳統帥哥,但他是讓人「看了會上癮」的演員。這話真的說得很準。他的魅力不是瞬間爆發,而是會隨著劇情一點一滴滲入觀眾心裡。就像有些茶,第一口不一定驚艷,但越喝越香。

在這個娛樂圈裡,有很多演員靠顏值紅,有些靠流量紅,但像井浦新這樣靠演技慢慢走紅,最後卻讓大家記住的,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存在。

如果現在打開日劇平台,看到他名字的劇真的可以毫不猶豫按下播放。無論是青春、懸疑、醫療、戀愛甚至奇幻,他都能用自己的方式,讓每一部戲變得不一樣。

也許,他不是一眼就讓人驚艷的那種人,但卻是那種會讓人越看越愛、越了解越無法放下的存在。就像老朋友一樣,不在身邊的時候不會天天掛念,但一出現就會讓人心裡暖暖的,甚至有點悸動。

所以,還沒認識井浦新的你,是不是該打開一部他的作品,來一場好戲相伴的週末呢?放心,他的每一個角色,都值得你停下腳步、細細體會。


日文自學的心路歷程
我學日文的動機,說來有些有趣。那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需求,也不打算去日本留學。我的最初動機,單純來自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。從小到大,我對動漫、電影、音樂等日本流行文化充滿了興趣。每當聽到那些熟悉的日文歌曲,看到動漫角色在螢幕上激動地大喊時,我總會有一種想要理解這些語言的衝動。
一開始,我只是隨便學了幾個日文單詞,像是「こんにちは(你好)」、「ありがとう(謝謝)」這些常見的詞彙,當時覺得這樣就已經很酷了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些過於表面,無法滿足我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。這時,我決定要真正學會日文,並且能夠聽懂那些原汁原味的日本動漫和電影,而不只是依賴字幕。
一起來學習吧!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我有一個朋友,是日劇重度愛好者,她說她從國中開始就靠著《野豬大改造》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《女王的教室》這幾部日劇長大,這些劇不只是娛樂,更像一種精神糧食。在她最迷惘、最被同儕排擠的時候,《野豬大改造》的堀北真希陪她度過無數個夜晚。
看整篇文章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看整篇文章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