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野日和

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

《我的房間空無一物》

生活太滿的時候,就很想看一點「空」的東西。這部主角是一個極簡生活的女孩,扔掉東西的速度快得像是一種淨化儀式。每次她把一樣東西捨棄的時候,我也會在心裡跟著審視一下自己囤積的東西(然後三分鐘後又打開購物網XD)。

劇裡不只是整理物品,也在整理情緒。對我來說,最療癒的不是她的房間變得多空,而是她的內心越來越輕盈。比起斷捨離,我更像是被提醒:不需要的東西與人,真的可以慢慢放下。


《小鎮星熱點 Hot Spot》

這部是近期的最愛,男主角被公司調到鄉下拍觀光照,本來滿臉厭世,結果被當地人的奇妙日常慢慢改變心態。每一集都像一段旅行,有時去溫泉、有時走小路、有時拍失敗照,但畫面舒服到我真的一邊看一邊查「日本鄉下租車怎麼租」。

劇情沒有什麼大事發生,甚至一整集都只在拍一朵花,但那種「什麼都不急,先喝口茶再說」的節奏,真的太對我胃口。


《愛吃拉麵的小林同學》

極度專注於吃拉麵的一位孤僻女高中生,她的日常就是:放學後一個人默默前往不同的拉麵店,然後用超級嚴肅的態度品嚐每一碗麵。

你可能會想說,這樣好看嗎?超好看。她不講廢話、不交朋友、不配音樂,只有拉麵,還有她對人生最純粹的堅持——「我喜歡吃這碗麵,別吵我。」

每次看到她一口接一口,彷彿這世界只剩下那碗麵的專注感,我都覺得自己也應該對生活裡某些小事更認真一點。


《架空OL日記》

這部真的很難形容,但非常值得看。由男演員升野英知一人飾演的OL主角,每天上班打卡、買甜點、聊八卦,沒有什麼戲劇性,但我邊看邊笑,笑的是「怎麼有人可以把上班族的日常演得這麼真」。

我常常看到某一段對話突然停住,然後開始懷疑「欸?我是不是昨天也說過一樣的話?」這劇就是這麼貼近生活。超適合下班後,抱著飯或便當躺在沙發上邊吃邊看,真的會覺得被理解了。


《四重奏》

這部劇是那種靜靜地、卻讓人很想聽他們說話的劇。四個人因為音樂住進一間奇妙的房子,表面上在排練,其實每個人都在逃避點什麼。

對白寫得很美,有些句子會讓我按下暫停鍵,重聽一次。有時候我甚至會邊看邊打開筆記,把某句台詞記下來。比如說「戀愛的本質是誤會」這種,看起來簡單卻值得思考很久的話。


《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》

如果有一種日劇是又療癒又毒舌,我會立刻指名這部。大豆田永久子是一個很酷的女生,離婚三次、工作幹練、嘴巴很賤、情緒很真。她的三位前夫輪流來鬧場,居然每個都還保有一點可愛。

這劇節奏雖然比其他療癒劇快一點點,但不會累。很多時候你會邊笑邊想:「怎麼會有這麼寫實又浪漫的對話?」我自己很常一邊看一邊對著螢幕點頭,像是在跟某種人生智慧對話。


《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》

看這部劇的時候,我常常會突然覺得自己也想辭職去開個什麼小店。主角承接了媽媽留下來的書店,改造成只賣幾道菜的小食堂,每一集只有一點點小事發生:煮了一鍋湯、接待了某個安靜的客人、跟貓咪對望。

這部劇的畫面和配樂都有一種讓人想深呼吸的魔力,連陽光灑進窗戶的角度都好美。我很常邊看邊開著料理App,想試試看能不能煮出劇裡那樣的味道(結果通常失敗,但沒關係XD)。


《昨日的美食》

這部是我很晚才看的,但一看就入坑。兩個中年男子同居生活,一個是認真型律師,一個是有點愛抱怨但很可愛的髮型師。他們的日常就是逛超市、煮晚餐、討論特價便當、面對家人與社會的眼光。

我很喜歡這劇的調性:不吵不鬧、不刻意煽情,也沒有刻板印象。它用一盤盤家常料理,一點一滴地描寫出兩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和生活的默契。有時候我會反覆看他們煮飯的片段,那股日常中的溫柔,真的會讓人好想好好吃頓飯。


《重版出來!》

這部雖然比其他節奏略快,但還是很有那種「生活努力也是一種療癒」的感覺。主角是一個元柔道選手轉行成為漫畫編輯的新人,她每天都在拚命學習、努力打氣、帶給人希望。

我特別喜歡的是劇中的一群編輯、漫畫家、印刷廠員工,他們都默默為一本本漫畫努力。看完會有種被充電的感覺,像是有人拍拍你說:「你已經做得很好了。」


每一部療癒日劇都像是一道舒服的光,有的淡淡照著心裡的疲憊,有的暖暖點起生活的熱度。不一定要有情節高潮,不需要眼淚或爆點,它們用的不是聲音,而是安靜、溫柔、陪伴。

如果你最近的生活太吵太亂,也許可以從這些日劇中,找到屬於你的一點靜。
還有沒有我漏掉的慢日劇?歡迎推薦給我,我會開一個新的夜晚,慢慢去看。


日文自學的心路歷程
我學日文的動機,說來有些有趣。那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需求,也不打算去日本留學。我的最初動機,單純來自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。從小到大,我對動漫、電影、音樂等日本流行文化充滿了興趣。每當聽到那些熟悉的日文歌曲,看到動漫角色在螢幕上激動地大喊時,我總會有一種想要理解這些語言的衝動。
一開始,我只是隨便學了幾個日文單詞,像是「こんにちは(你好)」、「ありがとう(謝謝)」這些常見的詞彙,當時覺得這樣就已經很酷了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些過於表面,無法滿足我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。這時,我決定要真正學會日文,並且能夠聽懂那些原汁原味的日本動漫和電影,而不只是依賴字幕。
一起來學習吧!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我有一個朋友,是日劇重度愛好者,她說她從國中開始就靠著《野豬大改造》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《女王的教室》這幾部日劇長大,這些劇不只是娛樂,更像一種精神糧食。在她最迷惘、最被同儕排擠的時候,《野豬大改造》的堀北真希陪她度過無數個夜晚。
看整篇文章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看整篇文章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