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看日劇

「我不是你,你也不是我,但我們好像都忘了怎麼好好說話了。」《父女七日變》(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),2007

「我不是你,你也不是我,但我們好像都忘了怎麼好好說話了。」《父女七日變》(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),2007

這是一部不長、也不算特別知名的日劇,《父女七日變》,老實說當年播出時我根本沒注意到它,是後來某個失眠又心煩意亂的夜晚,在YouTube自動播放推薦下意外點進去的。也許是那天特別脆弱,也許是這劇太剛好,它像一道很輕的風,吹進了我那時候滿是雜亂心思的腦袋。

如果你問我這劇好不好看,我會說:「它沒有讓你驚嘆的大轉折,但有讓人靜靜點頭的真實。」
如果你問我這劇在演什麼,我會說:「就一對父女互換靈魂的老梗嘛,搞笑居多,偶爾溫情。」
但如果你問我:為什麼我會記得這部劇那麼久?我會說,是因為它讓我想起了很多我沒說出口的話。

我和我爸的關係,不算壞,但也不親。
我們像大多數傳統家庭的父女一樣,禮貌、有界線、不尷尬,但也不溫暖。
他每天上班、回家、吃飯、看新聞、睡覺。
我每天上學、補習、用手機、出門、回房。
我們在同一個屋簷下,卻像生活在平行宇宙。

直到有一天,我也當了爸。
當我開始要學著照顧、要學著理解、要學著「先開口」,我才發現,當年那個沉默寡言的他,也許並不是不愛說話,而是「不知道怎麼說」。

《父女七日變》用一個荒謬的設定,講了一個我們都懂卻不願碰的主題:「你真的了解你最親的人嗎?」

女兒進入爸爸身體後,才知道他每天的壓力、忍耐與孤單。
爸爸進入女兒身體後,才發現青春期的女生不是任性,而是在摸索如何被愛。

有一幕我記得很深,爸爸變成女兒、第一次被男生搭話的那個瞬間,他的驚慌、尷尬、無助,全都寫在臉上。而當女兒回到自己身體,發現爸爸為了保護她而硬撐著去跟老師解釋、跟同學溝通的那股笨拙與努力,我眼淚就那樣掉下來了。

不是因為劇情煽情,而是因為我想到我爸,想到他那些年不會用言語表達愛的模樣。
我也想到我自己,曾經那麼執著地要「被理解」,卻從來沒試著「去理解」。

很多人問我,長大是什麼感覺。
我說:長大就是開始理解那些你曾經討厭的事情。

我曾討厭我爸的不解風情,覺得他不懂我、不聽我、不在乎我。
但當我開始工作、開始有小孩、開始負責任,我才發現,他不是不懂,而是太懂了,只是不說。因為他覺得,自己能扛下就好。

這劇其實很簡單,但它的核心比我以為的還深。
它告訴我們:很多代溝、很多誤會,其實都來自「沒說清楚」與「不敢表達」。
它沒有教你如何修補關係,但它讓你想修補。

如果哪天你跟家人冷戰、或是覺得彼此好陌生,去看《父女七日變》吧。
不一定要從頭看到尾,選個你覺得像的片段,靜靜看個十分鐘就好。
你可能會笑,也可能會哭,但更有可能的是:你會突然想傳個訊息、或是,回家一趟。

我記得有一次我媽突然問我:「你爸最近怎麼都主動問你工作?」
我笑著說:「可能是他終於看懂我Line上的貼圖。」
但心裡我知道,他也許什麼都不懂,只是想靠近一點。

《父女七日變》裡有句台詞說:「我們互換了身體,卻找回了心。」

我們現實中沒那麼幸運,不能靠一場奇幻交換來理解彼此,但我們可以靠一次坦白、一次擁抱、一次對話,來重新靠近。

你也許不是那麼會說話,也許你爸媽也不懂怎麼表達,但我想,沒有誰真的「不在乎」。
只是我們都太習慣扮演角色、太忙著長大,忘了彼此曾經也想靠得更近。

這部劇沒有教條,沒有說教,只有一點點幽默、一點點心酸,還有很多「啊原來你也是這樣」的瞬間。

就像我爸某天突然問我:「你現在的工作會不會很辛苦?」
那一刻,我才知道,他一直都有在聽,只是從來不問。

《父女七日變》不是神劇,但它會陪你長大。
它不是療傷藥,但它像個老朋友,拍拍你肩膀,笑著說:「你沒那麼孤單。」

也許我們這一代,都在努力學著當爸媽,也努力學著原諒爸媽。

有些話不能等到對方變成天上的星星才說出口。
我們不能真的互換身體,但我們可以試著換個角度,看懂彼此。

謝謝這部劇提醒我:愛不會說話的時候,我們就幫它找個方式說出來。
謝謝它讓我更勇敢地面對「成為別人的爸爸」,也更溫柔地看待「曾經是我爸爸的人」。

因為不論幾歲,我們始終都是某個人牽掛的小孩。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8-31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