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野日和

賀來賢人

這個名字,對我來說,是從《體操男孩》那個留著不良少年髮型,搞笑又有點傻氣的「日暮里圭兒」開始熟起來的。那時候的他戲份不算多,但每次出現都讓我忍不住多看幾眼,總覺得這個人將來應該會有發光的時候。果不其然,他後來用一部又一部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魅力。
賀來賢人

後來看了《機器女友Q10》,我徹底被他圈粉。他演的影山聰,是那種高中時期會在角落拿著攝影機默默觀察別人的人,有點中二、有點害羞、也有點可愛。他對土氣女孩河合惠美子的暗戀讓我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純純戀情,甚至連那種偷偷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、卻什麼都說不出口的感覺,也被他演得很貼近真實。當時我在想:「這男生怎麼能演得這麼自然?!」後來才知道,他自己也曾經在學生時期為了自然捲的頭髮感到自卑,這樣的背景也許讓他更懂那種青春裡的自我拉扯。

接著是《明日香高工進行曲》,舞台是幾乎沒女生的工業高中,設定本身就夠特別了。他演的玉木城,對女主角是從「不打不相識」到「暗暗守護」的那種青春感情線。說真的,看他在第四集差點告白又吞回去的那一幕,我整個人都在尖叫(雖然是在心裡)。從這部戲開始,我開始覺得他不只是可以搞笑,也很能演出細膩的情感,尤其是那種單戀、守候、不敢跨出一步的男孩心情。

如果要說最出乎意料的作品,可能就是《亂馬1/2》真人版。他居然演亂馬!一開始我真的懷疑選角是不是搞錯了,因為當時他還沒有特別大的代表作。但看完之後,我不得不承認他真的很適合這個角色。不僅長得帥,動作流暢,表情誇張又不尷尬,讓原本就很浮誇的亂馬變得更有趣。如果當時劇情節奏再調整得更精彩一點,說不定能成為日劇史上另類的經典喜劇。

他在《花子與安妮》的出現,讓我看到他不一樣的一面。這部戲裡面他演哥哥,是那種比較正經、不太搞笑的角色,和過去形象有點反差。那時候我就覺得,他應該是個不會甘於只當花瓶的演員。雖然戲份不多,但在整體作品裡還是有存在感,尤其是和一票演技派妹妹們同場演出,壓力應該很大,但他完全撐得住。

然後是《為了N》。這部劇我可以說是含淚推薦。整體氣氛很沉,很壓抑,節奏慢慢地把人拉進去。但也是在這種氛圍中,賀來賢人的表現特別讓人動容。他飾演的角色默默守護著女主角,那份壓抑的愛、深埋的情感,真的讓我看到他眼神裡的深度。以前覺得他笑起來像陽光,這次卻像冬日午後,雖然寒冷卻能溫暖心房。

不過,要說徹底翻轉他人生的,還是《我是大哥大》。這部戲絕對是他的代表作無誤。他演的三橋貴志那副欠揍樣,每次出場我都笑到不行。他的表情管理太厲害,誇張卻不會讓人反感,而且整個人像是從漫畫裡面跳出來的。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進入大眾視野,從那之後,我開始聽到越來越多人討論他,連平常不追日劇的朋友都說:「欸,賀來賢人真的好好笑!」我只能默默點頭說:「我早就知道了啦~」

後來他還演了《半澤直樹2》,變得超級正經,完全是職場優秀後輩的模樣。當時我有點不習慣,因為我腦中一直是他在《我是大哥大》裡那種扭曲臉搞笑的樣子。但沒想到他演起這種角色也非常自然,尤其是那種對上司忠誠、在職場裡拼搏的模樣,完全就是現代社會青年代表,戲路真的很寬。

一路看賀來賢人從小配角慢慢走到主角,從憂鬱美少年、純情高中生,到誇張喜劇高手、沉穩上班族,每一個階段我都不想錯過。他不是那種突然爆紅、從天而降的明星,而是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經驗的實力派。正因為這樣,他的每個角色都特別有層次,不是只有帥或可愛而已,而是能讓你在笑過、哭過之後,還記得那個角色的情感與成長。

如果你還沒看過他的戲,那真的太可惜,不如趁下一個假期,從《我是大哥大》開始,再慢慢倒回去看《為了N》、《機器女友Q10》那些比較早期的作品,感受一下他怎麼從陽光少年走到顏藝天王。賀來賢人,真的是越看越上癮的那種俳優,笑中帶淚、帥中帶傻,不管是哪個版本的他,我都喜歡!你呢?


日文自學的心路歷程
我學日文的動機,說來有些有趣。那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需求,也不打算去日本留學。我的最初動機,單純來自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。從小到大,我對動漫、電影、音樂等日本流行文化充滿了興趣。每當聽到那些熟悉的日文歌曲,看到動漫角色在螢幕上激動地大喊時,我總會有一種想要理解這些語言的衝動。
一開始,我只是隨便學了幾個日文單詞,像是「こんにちは(你好)」、「ありがとう(謝謝)」這些常見的詞彙,當時覺得這樣就已經很酷了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些過於表面,無法滿足我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。這時,我決定要真正學會日文,並且能夠聽懂那些原汁原味的日本動漫和電影,而不只是依賴字幕。
一起來學習吧!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我有一個朋友,是日劇重度愛好者,她說她從國中開始就靠著《野豬大改造》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《女王的教室》這幾部日劇長大,這些劇不只是娛樂,更像一種精神糧食。在她最迷惘、最被同儕排擠的時候,《野豬大改造》的堀北真希陪她度過無數個夜晚。
看整篇文章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看整篇文章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