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野日和

松坂桃李

松坂桃李這個名字,說來有點特別,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充滿了意味。他的名字來自於成語「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」,這可是出自中國的《史記》。簡單來說,這個成語在說的是,桃樹和李樹雖然不說話,但他們的果實足以吸引人們圍繞,甚至走出一條路來。父親給他這個名字,寓意著希望他能像這些樹一樣,不用多說什麼,只憑著自己的人格和品行,就能吸引他人的喜愛與尊敬。聽起來是不是很有哲理呢?
松坂桃李

至於松坂桃李本人,這個名字也是引來不少麻煩,尤其是學校的老師。有一次,他剛轉學到新學校,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他的名字——結果竟然是「桃里」!雖然名字寫錯,但這件小事讓他又多了一段有趣的回憶。不過也可以想像,當時的他應該對這種“名字事件”感到有些無奈吧。

松坂桃李生長在一個相對和睦的家庭裡,家裡有一個姊姊和一個妹妹。作為家中唯一的男生,他可說是被兩位強勢的女孩夾在中間。姊姊經常對他提出無情的批評,這也造就了他一個與世無爭、隨遇而安的性格。可能是因為與姊妹們的爭吵無解,他學會了低調的生活方式,選擇保持沉默,找到自己的一片安靜天地。這樣的他,長大後即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,也能夠低調到甚至被誤認為是工作人員。這種“隱形”的特質,或許就是他的獨特魅力之一。

你知道嗎?松坂桃李其實還是一位居家型的好男人。他的父母忙於工作,家裡的家務事就成了三個孩子的責任。從小,他就學會了做簡單的家常菜,比如咖哩飯、蛋包飯、炒飯等等。這樣的生活技能,也讓他在成為明星後,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之餘,偶爾還能過過簡單、平凡的居家日子。想像一下,他在拍攝現場或是忙碌一天後回到家,做一盤自己喜歡的料理,享受片刻的寧靜,這樣的生活簡直讓人羨慕。

當然,除了家務和安靜的居家生活,松坂桃李的感情生活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。他和戶田惠梨香的婚訊,簡直是一場大震撼,讓許多人都感到意外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兩人的關係幾乎沒有事前的傳聞,完全是閃婚的驚喜!原來他們是在2015年合作拍攝電影《王牌大騙局》時認識的,但當時並未擦出火花。後來,雖然兩人都有過與其他藝人的緋聞,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。這種突然爆出的婚訊,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,甚至還傳出他們的婚禮是由戶田惠梨香的誠意主導的。

你一定會好奇,為什麼松坂桃李這麼低調的人,會和外向、陽光的戶田惠梨香走到一起呢?其實,這對夫妻的性格差異,反而成為他們吸引彼此的關鍵。戶田惠梨香外向開朗,而松坂桃李內向、沉穩,他們像是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,卻能在婚後和諧相處,實在令人羨慕。而且,這對夫妻的感情也不僅僅是娛樂圈的戀愛,更是一段日常中的相互陪伴與支持。

但別以為松坂桃李的演藝路程就這麼順風順水。其實,他最初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目標。回想當年,他就像許多大學生一樣,並沒有想過要進入演藝圈,甚至曾經打算當一名上班族。直到20歲那年,在朋友的鼓勵下,他參加了模特兒選拔,意外地獲得了優勝。這個意外的機會,讓他開始接觸演藝圈,並且加入了TOP COAT事務所。在事務所的安排下,他參加了戰隊演出,這也是他首次踏入演藝圈,並在其中成長。那段時間,他的努力和磨練,讓他對演員這份職業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。

隨後,他的知名度逐漸上升,尤其是在NHK的晨間劇《小梅醫生》和《笑口常開》中,成功塑造了幾個深入人心的角色,讓他從一個新人演員,變成了國民男星。每次看到父母因為他出演的作品而向親戚朋友炫耀,松坂桃李心裡都充滿了滿足和自豪。

在圈內,他與菅田將暉的友情也逐漸深厚,兩人時常合作,並且互相激勵。松坂桃李曾經提到過,菅田將暉是他非常欣賞的對象,無論是在演技還是多才多藝的表現上,他都覺得非常值得學習。兩人雖然並非競爭對手,卻始終在演藝道路上互相成長,這種兄弟般的情誼,成了他在演藝圈裡的一大支持。

進入三十歲後,松坂桃李更加重視自己演技的多元發展,開始挑戰一些與自己以往形象大相徑庭的角色。他提到自己對於挑戰高難度的角色充滿了期待,希望能打破大家對他的固定印象。而這種想法的實現,便是在電影《娼年》與《孤狼之血》中,他展現了更加成熟、深刻的演技,這些作品也被視為他演藝生涯的轉捩點。

而說到松坂桃李婚後的第一部作品,居然是改編自漫畫的日劇《要是當時吻了他》,這部劇是一個有趣的愛情喜劇,主角是一位倒楣的動漫宅男桃地望,他和漫畫家蟹釜喬之間展開了一段充滿刺激和悸動的秘密戀情。松坂桃李在劇中完美詮釋了這個“宅男”角色,幽默又有些迷茫的內心戲,展現出他不為人知的一面。這部劇的輕鬆氛圍,也讓不少觀眾覺得,這正是松坂桃李放下壓力,展現自己不同面貌的好時機。

松坂桃李的演藝生涯從一開始的青澀,到後來的成熟,充滿了各種挑戰和突破。他的低調、不張揚,讓人感受到一份與世無爭的安靜,而他對演藝事業的專注與熱愛,又讓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。希望未來,他能繼續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作品,也希望他在家庭生活中依然能夠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快樂。


日文自學的心路歷程
我學日文的動機,說來有些有趣。那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需求,也不打算去日本留學。我的最初動機,單純來自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。從小到大,我對動漫、電影、音樂等日本流行文化充滿了興趣。每當聽到那些熟悉的日文歌曲,看到動漫角色在螢幕上激動地大喊時,我總會有一種想要理解這些語言的衝動。
一開始,我只是隨便學了幾個日文單詞,像是「こんにちは(你好)」、「ありがとう(謝謝)」這些常見的詞彙,當時覺得這樣就已經很酷了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些過於表面,無法滿足我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。這時,我決定要真正學會日文,並且能夠聽懂那些原汁原味的日本動漫和電影,而不只是依賴字幕。
一起來學習吧!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我有一個朋友,是日劇重度愛好者,她說她從國中開始就靠著《野豬大改造》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《女王的教室》這幾部日劇長大,這些劇不只是娛樂,更像一種精神糧食。在她最迷惘、最被同儕排擠的時候,《野豬大改造》的堀北真希陪她度過無數個夜晚。
看整篇文章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看整篇文章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