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野日和

魯邦的女兒

《魯邦的女兒》這部日劇真的讓我又愛又恨,愛的是它那種荒誕又浪漫的劇情設定,恨的是每次看到深田恭子穿著那套緊身衣,我都忍不住想要減肥。
魯邦的女兒

劇情講述的是一位出身於神偷家族的女子三雲華,愛上了一位警察世家的男子櫻庭和馬。這種設定讓我想起了我大學時期的一段戀情,我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,而他則是個規矩至上的人,我們的價值觀完全不同,但還是深深地愛上了對方。就像劇中的華和和馬一樣,我們也曾經為了愛情努力過,但最後還是因為現實的差異而分開了。

深田恭子在劇中的表現真的讓人驚艷,她那種天真無邪的笑容,讓人不禁想要保護她。我記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看這部劇,她突然說:「如果我也有這樣的女兒就好了。」我當時笑著說:「那你得先找到一個像和馬一樣的男朋友。」結果她立刻回我:「那你得先變成像華一樣的女兒。」我們兩個笑得前仰後合,這就是這部劇帶給我們的快樂。

劇中的配角也都非常有特色,尤其是華的家人們,他們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個性,讓整個劇情更加豐富。我特別喜歡華的哥哥,他雖然不太說話,但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,幫助華解決問題。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哥哥,他也是那種平時不太表達,但在我需要的時候總是默默支持我。

這部劇的音樂也非常動聽,每次聽到那首主題曲,我都會想起劇中的那些感人場景。有一次我在咖啡廳聽到這首歌,忍不住眼眶泛紅,旁邊的朋友問我怎麼了,我只好笑著說:「可能是咖啡太苦了。」

總的來說,《魯邦的女兒》是一部充滿愛與幽默的劇,它讓我重新相信愛情的力量,也讓我明白,即使現實再殘酷,只要有愛,就有希望。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劇,我強烈推薦你去看看,保證你會愛上它的。


日文自學的心路歷程
我學日文的動機,說來有些有趣。那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需求,也不打算去日本留學。我的最初動機,單純來自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。從小到大,我對動漫、電影、音樂等日本流行文化充滿了興趣。每當聽到那些熟悉的日文歌曲,看到動漫角色在螢幕上激動地大喊時,我總會有一種想要理解這些語言的衝動。
一開始,我只是隨便學了幾個日文單詞,像是「こんにちは(你好)」、「ありがとう(謝謝)」這些常見的詞彙,當時覺得這樣就已經很酷了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些過於表面,無法滿足我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。這時,我決定要真正學會日文,並且能夠聽懂那些原汁原味的日本動漫和電影,而不只是依賴字幕。
一起來學習吧!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我有一個朋友,是日劇重度愛好者,她說她從國中開始就靠著《野豬大改造》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《女王的教室》這幾部日劇長大,這些劇不只是娛樂,更像一種精神糧食。在她最迷惘、最被同儕排擠的時候,《野豬大改造》的堀北真希陪她度過無數個夜晚。
看整篇文章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看整篇文章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