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如果今天的人生可以重來一次,我會怎麼選擇?還是,我根本就不想改變什麼?」——《重啟人生》(2023)
《重啟人生》這部日劇,我不是一開始就看得下去的。剛點開第一集時,我還想著:「嗯,設定滿有趣的耶,一個女生死後竟然要重來人生,還要努力修積德,看能不能投胎成人類。」這想法乍聽之下像個喜劇的開端,可沒想到,它會這麼深深地扎進我心裡,變成我在迷惘時刻反覆回想的一部作品。
說它是人生劇場,其實一點都不誇張。對我而言,《重啟人生》不是那種看完就讓你熱血沸騰的戲,它反而像是一杯溫熱的麥茶,在你最疲憊的某天深夜,靜靜地、沒有壓力地陪你坐著,讓你放空、沉澱、甚至流眼淚,而你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為了劇中角色,還是為了自己。
我還記得,我是在一個有點灰的禮拜天早上開始追這部劇的。那天窗外下著毛毛雨,心情沒來由地有點低落,明明該做事的,但就是提不起勁。打開《重啟人生》的那一刻,其實是有點逃避現實的感覺。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,一口氣追了好幾集。
主角麻美的人生,平凡得有點過頭。她不是什麼女強人,也不是哪種一看就知道是女主角命的人。她的工作是地方公務員,生活是和爸媽住在老家,朋友就是從小到大的閨蜜,每個週末一起吃甜點、聊八卦、看卡拉OK——怎麼看都不像一部日劇該有的主線人物。但也因為她太真實了,才會讓我看著看著不小心代入了自己。
我開始想,我的第一人生,是不是也像她那樣,過得不差,但也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。上學、畢業、工作,努力成為一個「社會認可」的大人。可是,那又怎樣?我真正想做的事,我曾經夢想過的未來,還在嗎?還是早就藏進某個抽屜,積了厚厚一層灰塵?
劇中讓我最動容的不是轉世輪迴的設定,而是她一次次「選擇」的過程。每當她死後得知自己下一次無法投胎成人,她都會決定「再活一次」,努力活得更有意義。但最讓我崩潰的一次,是她某一世當了藥劑師,努力了一輩子,幫助無數人,結果還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意外功德不夠,又得重來。
這時我心裡冒出一個念頭:那我們到底在努力什麼?如果再怎麼認真過生活,都可能功虧一簣,那努力還有什麼意義?
但劇中沒有用說教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。它只是靜靜地讓麻美再次起身,重新開始。她不再執著於「做人」的結果,而是漸漸開始享受「當下的每一刻」,不管那一世的自己是誰、不管命運是否給她想要的答案,她都不再問為什麼,而是問:那我可以做什麼?
這一點,徹底擊中了我。
我記得某一晚我下班走回家的路上,腦袋裡反覆浮現麻美某一世和閨蜜一起吃甜點的畫面。那種畫面說不上來有多特別,但就是讓人想哭。我突然明白,所謂「幸福的瞬間」,往往不是那種光鮮亮麗、打卡炫耀的時刻,而是你和一個你愛的人,一起坐著,吃個平凡無奇的甜點,然後因為彼此的存在,覺得生活好像沒那麼糟。
我開始檢視自己的每一天。有時工作做得再怎麼認真,得到的只是主管冷冷一句:「OK,下次再改進。」回家面對的,是房間角落堆著沒洗的衣服和外送餐盒,還有快十點了還未讀未回的對話框。但這一切,真的就代表人生失敗嗎?
《重啟人生》告訴我:不是的。只要你還願意再試一次,只要你還願意跟某個人好好吃頓飯,好好地聊一場天,這些都不算白費。
我也想過,如果我現在被問:「想不想重來一次人生?」我第一反應是:「不想。」不是因為我活得有多成功,而是因為我終於能接受這一切的「不完美」。
劇中麻美也曾經想過要大改人生軌道,去當醫生、去念東大、去選更有意義的職業。結果到頭來,她才發現,真正讓她感到幸福的,是那些陪她一起長大的朋友,是那些平凡但堅定的連結,是一個又一個真心的「沒事啦」與「我懂你」。
看完那部劇之後的幾天,我開始回訊息回得特別快,也開始主動約老朋友見面。因為我終於懂了,有些人在你生命中出現的意義,不是為了讓你成功,而是為了讓你記得——你不是一個人活著。
也因此,每當我覺得人生又卡住、又煩躁的時候,我會想起麻美的選擇。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大決定,而是那些微小的「今天我再試一次」、「這次我不逃避」、「我願意陪你走過這段」——這些選擇,才真正讓人生變得不同。
就像那句話說的:「如果今天的人生可以重來一次,我會怎麼選擇?還是,我根本就不想改變什麼?」
有些答案,不在轉世輪迴裡,而是在我們每天醒來的那個當下。當你願意溫柔地對待自己和他人,那就已經是另一種「重啟」了。
而《重啟人生》,對我來說,就是那一份提醒。
提醒我,不管這一生活成什麼樣子,都有值得珍惜的理由。提醒我,就算不能重來,我也有選擇重新看待一切的能力。
這份能力,不是戲劇教我的,而是這齣戲幫我重新找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