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野日和

逆轉,NO SIDE!

當初會點開這部叫《逆轉,NO SIDE!》的日劇,其實是因為主角是大泉洋。坦白說,對橄欖球真的一點概念都沒有,連球到底是圓的還橢圓的都要查一下。不過大泉洋的戲從來沒讓人失望過,這次也不例外,看完直接在心裡大喊:「熱血沸騰、感動到不行!」
逆轉,NO SIDE!

故事的開頭就不太一樣,主角不是什麼熱血教練或是天才選手,而是個職場人──君嶋隼人。他原本在總公司混得不錯,算是個小主管,結果不小心得罪了上司,被冷凍發配到府中工廠。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?身邊應該都有朋友經歷過被調部門、轉分公司的劇情吧!而更慘的是,他還被迫兼任公司橄欖球隊的經理,一個完全不懂這項運動的人,突然要負責一支預算14億的球隊,聽起來就像是叫一個不會煮飯的人去開餐廳一樣。

一開始君嶋根本打算直接裁撤這支球隊,畢竟經費爆炸又沒產值。但他慢慢被這些球員感動,一群男人即使薪水普通、沒什麼知名度,卻每天練到快斷氣,只為了能贏一場比賽。他開始學習、觀察、溝通,甚至運用他在商業上的專長,幫球隊拉贊助、做品牌行銷,硬是把一支快被放生的球隊救了回來,還一路打進白金聯盟冠軍戰,過程精彩到不行。

裡面每個角色都很有戲,有認真訓練到發瘋的年輕球員,也有資深卻失去熱情的前輩,甚至連場邊的管理人員都有自己的小故事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:「1×15=100」,用這種數學錯誤的口號在鼓舞士氣,看起來好笑卻莫名熱血,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吧!

而說到大泉洋的演技,不得不佩服他的情緒轉換速度。上一秒還在跟老婆拌嘴,下一秒在會議桌上強勢開火,全程毫無違和。說到這個,扮演他老婆的松隆子也超有看頭,平常很少看到她演這麼強勢的角色,一邊顧小孩一邊吐槽老公,既有趣又真實,很多人妻應該會超有共鳴。

這部劇最厲害的地方,是即使完全不了解橄欖球,也能被劇情帶著走。橄欖球原本在印象中就是那種撞來撞去的暴力運動,但劇中卻用一句話點出它的精神──「NO SIDE」。意思是比賽結束後,大家不分敵我,彼此尊重,這才是真正的運動精神。這句話其實讓人有點反思,職場上或人生中是不是也該這樣,不用永遠分你我敵對,結束了就放下,繼續向前。

主題曲「馬與鹿」由米津玄師演唱,真的是神來一筆。那種情緒澎湃的歌聲,一搭上球員衝刺、跌倒再站起來的畫面,保證讓人眼眶濕濕。那段歌一播下去真的會雞皮疙瘩全開,想像一下自己也在跑道上揮汗拼搏,完全是人生投射。

值得一提的是球員們不只演技好,很多人根本就是職業選手轉行。例如飾演濱畑的廣瀨俊朗就是前日本代表隊隊長,看他在劇中講話、跑步、搶球,完全是專業水準;飾演里村的佳久創是棒球名將郭源治的兒子,運動基因一看就知道不簡單。而飾演七尾的真榮田鄉敦,更是為戲增重15公斤,還特別鍛鍊肌肉,帥度跟實力兼具,果然不負星二代的名號。

不管是不是橄欖球迷,這部劇都有讓人感動的力量。劇情雖然是以球隊為主軸,但本質其實是關於逆境、信念、團隊合作,還有在面對現實壓力時不放棄的勇氣。君嶋原本只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中年上班族,最後卻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,甚至影響了整個企業文化,這種從谷底翻身的情節看了就是爽。

人生誰沒被降過職、誰沒被冷處理過?但與其抱怨不公,不如就像君嶋那樣,找到自己的戰場,即使是看起來不可能贏的比賽,也要拼到最後一秒。

當年劇播出的時候,剛好正逢橄欖球世界盃,不少人因為這部戲才開始關注比賽。其實日本在國際橄欖球舞台的表現一直不容小覷,2015年在英國的比賽就打出令人驚艷的成績,2019年更是在自家主場舉辦,成為亞洲第一個主辦橄欖球世界盃的國家,整個氣氛超級感人。

身邊有朋友因為這部劇,真的跑去買橄欖球賽的門票,還說現場氣氛比看演唱會還high。現場每個人都像中毒一樣跟著歡呼、吶喊,雖然一開始看不懂規則,但看到球員拚命衝刺、全身掛彩還堅持打完,真的會忍不住起立鼓掌。

以前覺得橄欖球是那種歐美人才會玩的粗魯運動,但透過這部劇才發現,其實它也有溫柔的一面。不是說球員很溫柔啦,而是那種願意為團隊捨己的精神,真的很動人。每一次衝撞、每一場訓練、每一次進攻,都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。

劇情後段還有一個超驚喜的友情客串──就是那位人氣爆棚的男團成員櫻井翔。他的出現讓不少粉絲激動尖叫,雖然戲份不多,但就是會讓人覺得:「哇這劇組太會搞話題了吧!」

總之,《逆轉,NO SIDE!》這部劇不只是為橄欖球世界盃造勢的工具劇,它本身就是一部好劇。不管是主角的轉變、球員的成長、還是每一場比賽的安排,節奏緊湊又充滿張力,看完會讓人對橄欖球改觀,甚至會忍不住想上網查「台灣哪裡可以看橄欖球比賽」。

還記得有一集,ASTROS輸掉了一場重要比賽,所有人都低頭不語,連一向樂觀的教練都快撐不住。但君嶋卻說:「輸了可以沮喪,但不能放棄。」這句話那時聽了眼眶就紅了,因為在現實生活裡,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,太快替自己貼上「沒救了」的標籤。

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「被調去府中工廠」的時刻,那個瞬間也許是職場受挫、考試失敗、感情破裂,又或是疫情把所有規劃都打亂。但要不要逆轉勝,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。

這部劇讓人重新相信,只要夠熱血、夠堅持,再怎麼不可能的翻身劇情,都有可能發生。就像那句誇張又中肯的數學公式:「1×15=100」,只要大家齊心協力,結果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,而是無限可能。


日文自學的心路歷程
我學日文的動機,說來有些有趣。那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需求,也不打算去日本留學。我的最初動機,單純來自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。從小到大,我對動漫、電影、音樂等日本流行文化充滿了興趣。每當聽到那些熟悉的日文歌曲,看到動漫角色在螢幕上激動地大喊時,我總會有一種想要理解這些語言的衝動。
一開始,我只是隨便學了幾個日文單詞,像是「こんにちは(你好)」、「ありがとう(謝謝)」這些常見的詞彙,當時覺得這樣就已經很酷了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些過於表面,無法滿足我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。這時,我決定要真正學會日文,並且能夠聽懂那些原汁原味的日本動漫和電影,而不只是依賴字幕。
一起來學習吧!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我有一個朋友,是日劇重度愛好者,她說她從國中開始就靠著《野豬大改造》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《女王的教室》這幾部日劇長大,這些劇不只是娛樂,更像一種精神糧食。在她最迷惘、最被同儕排擠的時候,《野豬大改造》的堀北真希陪她度過無數個夜晚。
看整篇文章我特別喜歡那種慢慢來、不吵不鬧的日劇。
你可以放著它播,去洗個衣服、煮個麵、滑個手機,甚至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覺得錯過了什麼。不是因為劇情無聊,而是它們節奏溫柔,不急著帶你去哪,只是默默陪著你,像深夜的貓一樣靜靜待在你旁邊。
這類劇我統稱為「療癒日劇」,不是非得爆哭或大笑才能有感覺,有時候一碗湯、一個眼神、一段沈默,反而讓人更有餘韻。以下這些,就是我心裡頭珍藏的那幾部療癒作品,分享給也喜歡靜靜看劇的你。
看整篇文章有些日劇,讓人一看就上癮
有些日劇,則是會悄悄地潛進你心裡,等你某天失眠或心碎時才赫然發現:「原來它早就住在我心裡了啊。」
我看日劇的時間並不算長,比起從小耳濡目染的美劇、台劇、韓劇,日劇反而是在我人生某個階段才開始出現的救贖。
我記得那年剛剛失戀,心情像洗衣機裡的襪子,被攪得亂七八糟。朋友推薦我一部叫做《昨日的美食》的日劇。我一開始興趣缺缺,想說失戀的人不就是要看那種揪心哭爆的愛情劇才符合情緒嗎?結果第一集我看到主角在廚房裡煮飯,還在意醬油該加幾滴、豆腐要多吸一點味道時,我就不知不覺地被吸進去了。
這部劇不像其他愛情劇那樣大起大落,也沒什麼狗血劇情,有的只是兩個人平淡又溫柔的生活。日常就是主角做菜、吃飯、聊天、偶爾吵架、然後又和好。我當時一邊看一邊哭,覺得:「原來幸福不是浪漫的約會,不是華麗的表白,而是有人願意每天煮飯給你吃,願意問你今天上班怎麼樣。」那個瞬間,我突然對「陪伴」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看整篇文章